為何接棒PERC的一定是Topcon,而非HJT
發布日期:
2021-01-26
瀏覽次數:

目前,PERC是最主流的電池技術;然而,相比于前兩年電池效率的快速提升,當前PERC轉換效率停留在22.8%無法前進,所有人都知道,PERC技術即將走入終結,一定會被轉換效率更高的技術所替代!

?

接替PERC的技術,目前主要有Topcon技術和HJT兩種技術路線。未來,市場將會選擇哪種技術接替PERC?

?

個人認為,一定是Topcon技術!

?

一、兩者轉換效率的對比

?

當前電池的主要技術路線及其效率如下圖所示。

?


為何接棒PERC的一定是Topcon,而非HJT


圖1:太陽能電池分類

?

  資料來源:鄭佳毅

?

從上圖可以看出,Topcon和HJT的轉換效率都是25%左右。但Topcon有其他明顯的優勢:Topcon效率可升級到28%,且設備與PERC兼容

?

現有的P型PERC電池,可以采用Topcon設備進行升級,做成P-Topcon,使轉換效率提升1%左右。則P-Topcon可以實現23.5%左(22.5%+1%)的效率。

?

最近,一些公司做的PERC+電池,實際上就是借用的Topcon的工藝做的升級。

?

國內大量PERC技術產線主要是近三年投產的。Topcon的設備與現有PERC產線有60%是通用的。

?

三年內,PERC產線的設備折舊沒有完成,將其改造成P-Topcon是拉長設備應用周期,等N型硅片價格下探后,改造為N型也是一個方式。中來股份發布的popaid技術可以將Topcon與PERC不一樣的三步簡化為一步,大大減少了設備改造升級的門檻。

?

N-Topcon的轉換效率是23%-28%,目前業內平均水平在23.5%左右,來技改之后大約是24%。實驗室效率做到28%,比HJT理論上是更高的。

?

二、兩者初始投資與制造非硅成本對比

?

1、產線設備成本對比

?

目前,HJT電池產線1GW的投資要6~8億元,即使采用國產設備,至少也需要4.5億元,而且未來沒有降本的空間;這與PERC電池不足2億/GW 的投資,Topcon電池2~2.5億/GW是完全沒有可比性的。


為何接棒PERC的一定是Topcon,而非HJT



2、制造工藝成本

?

1)HJT的原材料供應及供應渠道會非常狹窄

?

當前,HJT每個環節工藝供應商選擇少,這造成了良率波動很大,做出來的電池檔位太多。

?

目前,漿料供應商只有一個,銀漿成本大約是PERC的6倍(單價2倍,消耗量3倍);當下銀價大漲的情況下,讓HJT的非硅成本高昂。

?

HJT使用的ITO膜供應鏈不穩定等。

?

2)HJT制成的組件在應用環節也面臨一些問題

?

由于HJT采用低溫工藝,銀漿的拉力降低,給做目前主流的MBB帶來非常大的難度。

?

HJT的焊帶必須低溫焊接,導致焊帶的拉力進一步降低,容易出現脫焊,造成可靠性降低。

?

HJT電池對水汽也異常敏感。因此,封裝時對封裝材料的要求高。這是大舉投入后,產業化的難點需要逐步解決。

?

三、Topcon的技術難點得到了解決

?

Topcon技術過去的難點在于雙面擴散。

?

N-Topcon需要一面做硼擴散,一面做磷擴散??梢院唵卫斫鉃橐粋€切片面包,一面刷芒果醬,一面刷藍莓醬。先在A面刷芒果醬,這時手抖的朋友容易將芒果醬溢出到B面,所以工藝上就要加一步去除溢出到B面的芒果醬,然后B刷藍莓醬,這樣工藝就增加了好幾步。


為何接棒PERC的一定是Topcon,而非HJT



JTopcon技術就是解決了“雙面刷醬”溢出的問題。通過新的鍍膜手段,實現高分辨率的“刷醬”,避免溢出,同時因為是自動化的一步完成,所以這樣在一個設備里面把原先復雜的幾步全部搞定,提升了良率,降低了成本。

?

根據未來的介紹,依靠這個技術,Topcon電池非硅成本可以與PERC同價。下一步就是看隆基、中環、上機等硅片廠N型硅片如何定價了。倘若硅片減薄后N型比P型便宜,那N-Topcon電池的成本可以低于現在的PERC電池。

?

四、結語

?

綜上所述,Topcon與HJT相比,

?

Topcon的轉換效率并不比HJT低,

?

Topcon能很好的對現有PERC設備兼容

?

Topcon產線設備的初始投資低,且生產過程中的非硅成本低。通過技術進步,原有的技術難點也得到了解決。

?

可見,未來接棒PERC技術的,一定是Topcon技術,且已經有一些企業也在做相關的改造工作。

?

本文來源于雪球,作者四月鹿。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

?本文轉載自“智匯光伏”。
一個有深度的光伏產業研討微刊。

?

?


相關推薦